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2023-06-2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心理课堂教育局限于传授心理健康常识,提供预防和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以规避消极心理取向为主,容易形成消极心理暗示。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要求,教育课程应以提升境界和层次为目标,如探讨生命的意义,积极人格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心理潜质的开发等,引导大学生以阳光般的心态解读生活现象。

  2、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人有自我实现能力”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每个人通过努力,通过内因的力量,都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并获得一种相对满意和有尊严的生活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更多引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实例,选择大学生个性成长、学习生活、职业定位、发展方向、交友困惑等让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积极的心理角度引导学生看待生活事件,挖掘其改善自我的潜质,产生自我悦纳和满足,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观”。

  3、教学方法――运用开放和体验的方法

  目前的高校对心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理论知识讲授较多而体验较少成为课堂“通病”。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课程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体验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为指导行动的理念。因此,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游戏的方法,还可以应用情景心理剧、视频演示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达到对心理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