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2024-02-15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吸收和发展瑞士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成名之作《教育过程》一书的中心论题是,教育课程的编制中如何通过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论题来阐述教学理论。因此,他的教学理论又被称为结构课程论。布鲁纳强调,不论教什么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指知识的整体和事物的普遍联系,即规律性。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如生物学中的“向性”“连续性”,数学中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等。如果学生懂得学科的基本结构,就会使学科更容易理解、记忆,有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还可以缩小“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能够在智育上用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他强调基础学科能够提早学习,主张使学生尽早尽快地学习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布鲁纳提出,教材编写上应采用螺旋式的课程组织,重视一门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连续性。布鲁纳还提出了学习的心理倾向、动机原则、知识结构原则、教学程序原则和学习反馈、强化原则。布鲁纳还提倡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发现学习的步骤包括: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提出假设,组织学生讨论、求证,在此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发现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儿童智慧的潜力,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便于把知识保存在记忆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能力;对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发现的积极性,都有重要意义,适应了西方国家急需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

因此,这一教学理论一出台,就引起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响;被誉为当代课程现代化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理论流派之一。然而,这一教学理论在学科内容上过于强调学术性,脱离了教师和学生实际,为教学造成了很大难题。

广泛采用发现法的结果,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效果;加上其形而上学、绝对化等缺陷,都成为布鲁纳所领导的教学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