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源说

2024-02-06
教育起源说:

对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领域内,众说纷纭。

19世纪末,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索诺在他的《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且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与照顾便是教育行为,生存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在其《教育原理》中,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20世纪初,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标榜了其揭示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后,异军突起,风行一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学家孟禄。

他认为原始社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1925年所着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

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中的所有基本特点。他承认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界学者依据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着作,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出发,批判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他们认为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活动即为教育产生的基础;人类的劳动是社会的共同劳动。社会成员要遵守的社会准则需要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传递活动也促进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这一学说曾长期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流行。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在讨论教育本质的过程中,针对劳动起源论的不足,提出了教育的“生活需要起源论”,认为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