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为什么对同一病人,不同时期的护理不同?

2024-01-15

    452.为什么对同一病人,不同时期的护理不同? : 当一个人患病后,在疾病过程的三阶段,即开始期,发展期和稳定期,其心理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心理护理也应各不相同。
疾病开始期时,一向健康的人有侥幸心理,他们对自己居然会成为病人感到突然,幻想医生的诊断是误诊,要求重新化验,重新诊察,有的甚至否认自己得病,不管多疲劳也勉强做事,以证明自己无病。
当病人确认自己得病时,多是忧心忡忡,一怨别人没有照顾好自己,家人对自己关心不够; 二是怨自己没有量力而行,这时往往表现出孤独、自怜,情感脆弱,男性表现焦虑不安,女性常表现因惧怕而哭泣。
有些病人由于倍疾病的苦楚, 产生一种倒霉心理, 认为疾病是一种处罚,有负罪感,以生气对待疾病,以和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寻事争吵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他们心情矛盾,有时想向医务人员把病情打听清楚一些,有时又想:“听天由命”,甚至医护人员找他谈,也会遭拒绝。
这一阶段,需要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去协助他接受对疾病的认识,如患的是急性疾病,则应满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和给予密切配合的治疗护理,病人首次来就诊时,所遇到的护士若态度是和蔼的,耐心的,往往可明显地减少病人的焦虑和恐惧,而且越是抱有紧张害怕心理的人,他们的批评和要求也越多,这时护士的责任就是协助病人减少害怕心理,总之,护士的态度温和而且尊重病人时,就会使病人在医疗环境中感到舒服,愉快。
疾病进入接受期时,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体体症的变化上来,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想了解自己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情况,急切想知道自己的化验检查结果。他们的兴趣变得狭窄,对自己和周围发生的事比较敏感,病人的心理状态变得顺从,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变得和谐和依赖,迫切要求尽早治疗好疾病,早日恢复健康。一般来说,这时的病人满足他的一些基本需要,如维护呼吸道的畅通、翻身、按摩、擦浴等等,往往可使病人情绪稳定,鼓足信心。当病人逐渐恢复健康时,应使病人有自由表达需要和愿望的机会,使病人感到自己的愿望被尊重,这样也会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的心理状态。
病情转入康复期,是值得欣慰的事,从病人生活转移到健康人生活的环境中去,又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均可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时间的住院生活,缺乏活动、体力衰弱,对重新面临的社会考验感到信心不足,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有的害怕疾病反复或恢复不彻底而形成迁延性疾病,对出院后有恐惧心理。还有些涉及到社会因素问题,当病人康复即将出院时,希望工作安排或劳保待遇得到某种照顾;家庭关系不和睦的病人担心出院后得不到较好的照顾; 残伤病人为自己的行动困难烦恼。这些人往往不愿离开医院,常为出院后的安排焦虑;而有的病人因害怕而稍有稳定即迫切要求出院。自费病人则为经济负担苦恼。因此,病房里常可见到该出院的病人不愿走;该留的病人又要求出院的情况。
针对恢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以科学的态度向病人说明病情已好转,并应尽力给病人介绍护理常识,如出院后如何服药,如何巩固疗效等,以减轻因让出院而产生的焦虑,对不可能恢复病前状态的病人,也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之能承认现实,心情愉快地掌握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家属更多地关心爱护病人,给病人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