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品德优良的原因分析

2023-08-06
优秀学生品德优良的原因分析:优秀学生品德优良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和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斗争而形成的。
 
除去上述主观原因外,还有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周围环境较好,来往接触的人(家长、亲友、邻居、教师和同学)都很正派。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过集体生活,很少接触坏人坏事,这些都是对学生好的影响。他们对报章杂志、文艺作品中报道的科学家、战斗英雄、劳动模范、革命老前辈的创业英雄事迹印象很深,把英雄、模范的行动和理想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本世纪末要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远景大大激励着青少年。社会上举办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优秀事迹的报告会,开展“学雷锋、争三好”和“学英雄,树新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和“立志成才,为祖国四化从我做起”的学习活动,以及揭露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宣传活动,从正反两方面教育青少年分辨是非和善恶,促使他们朝着优良心理品质方面发展。
 
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招工“择优录取”的方针,使学生感到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前途。中小学生守则的颁布,也使学生在道德行动上有了准则。
 
法律的颁布以及法制教育,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批判和纠正,以及对犯罪活动、违法乱纪分子的打击,对严重失职人员的处理,对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正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全国上下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这样一个以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新面貌的出现,无疑将大大促进我国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家庭的影响

 
 
 
 
章永生:《教育心理与教学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214页。  
1.家长的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给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生品德的好坏,主要看童年和少年时期。而童年的关键又在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直接地或潜移默化地给子女以影响。家长思想进步,行为端正,工作表现好,处处做子女的表率。这些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前提,也是孩子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学生的品德优良有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诚实朴素、吃苦耐劳等好品德,就是从小受到家长的熏陶而形成的。
 
2.家长教育得法,父母对子女要求一致。
 
教育子女要从大处着眼,如用革命英雄人物、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孩子,鼓励子女立雄心壮志,从小处入手,教育子女每天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时时处处检查督促。
 
父母一方若发现有教育方法不对时,孩子年龄小,不该当孩子面提出。
 
孩子年龄大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不对之处要实事求是地承认。
 
父母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教育好孩子。
 
3.严格要求,不娇惯,不溺爱,不袒护孩子。
 
有的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好,也不随便让孩子乱花钱,从不娇惯孩子,养成生活朴素的好习惯。分配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她)自己去做,不依赖家长,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经常用周围孩子的优点同自己孩子对照,激发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孩子有缺点错误,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帮助孩子到改正错误缺点为止。
 
4.不同职业的家长,具有不同的良好品质,影响着孩子的良好品质的形
 
成。
 
比如工人的团结性,组织纪律性;矿工的坚忍性;仪表工人的细心的精确性;农民的关心集体,互助合作,勤劳朴实,纯朴,诚实的品质;解放军指战员的敏捷性,纪律性,自我牺牲精神;知识分子的爱科学,独立钻研,勤学好问的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活泼,冷静,机智,敏感,对人文明礼貌;医护人员的爱整洁,安静,沉着,耐性,富有同情心;文艺工作者的灵活,开朗,富于创造性等品质;商业服务人员的和蔼,耐心,细致,助人为乐,服务光荣的品质 等等,都在程度不同地影响和左右着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的家长还经常地利用学生的假期,让孩子到工厂、农村去劳动,到商店、车站去做些公益性的劳动和服务性工作,以助孩子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5.革命老干部总是以革命的传统教育孩子不要特殊化,不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写自己的历史。
 
6.重视早期教育和早期行动的培养。
 
人的思想品质以及学习都要受先前经验的影响。特别是早期学习,是成长的基础,早期行动的培养对成长后的行动影响也是持久的。不少家长重视对子女从小在智力、品德、身体素质以及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观点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与社会、家庭的相互关系中,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和行动习惯,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学校对优良品德学生的培养有赖于以下几种因素:
 
1.校风、榜样与身教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它要把儿童培养成具有好思想、好作风的一代新人,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校风。好校风一经形成,就有很大的免疫力,他们不但能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而且还能把学校里的新风尚,带到社会上,推动时代前进。比如学校有艰苦朴素的好校风,学生的衣着整齐、清洁、大方,那些醉心于奇装异服的人就没有市场了,这就能使学生一心扑在学习上。
 
青少年年龄小,分析问题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他们在榜样和教师身教的影响下,是会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作风的。例如看电影,学生争抢好票,到电影院大家发现老师坐在最后排的角落上,学生深受感动,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的行动是我们的榜样,我感到羞愧!我要学习老师的风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往往是非常有力的教育。
 
2.爱、热情与信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开始。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既爱教育事业又爱学生的典范。教育学生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信任。对优秀生是这样,对品学双差的学生更应是这样。教师以冷淡、轻视和傲慢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跟学生疏远,因而破坏教师的威信,没有威信就不可能做一个教育者。
 
3.尊重、引导与奖惩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人格不可污辱,自尊心不可伤害。自尊心是学生进取的力量源泉。品德优良的学生自尊心强,“响鼓不要重敲”,给予一定的暗示性谈话即可。他们有了缺点错误,也不要掩饰,要正确引导。一般不要当众批评,找他个别谈心。但也不能姑息,而应当实事求是,尤其是对那些众目睽睽下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在大家监视下给予恰当的批评;有的还要他当众检讨。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但无损于好学生的形象和威信,反而有助于提高、保持他的威信,甚至对维护班主任的威信都有好处。因为大家有这样的看法:谁犯错误都要改,老师一视同仁。品德优良的学生听到表扬多、奖励多,在一定的情况下,适当的批评、惩罚也是必要的,这要掌握好时机,不能滥用。
 
4.教师、学生要稳定
 
教师、学生的稳定指的是要减少换班主任的次数和学生调换班级的次数。不然各个班主任都要重新了解学生,学生也要了解老师,而学生对老师的熟悉程度又很有限,很不利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尤其是干部、优秀生,弄不好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