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皮亚杰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的一种。
日内瓦学派正宗传人之一,帕斯库-利恩提出。其1969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完成的题为《认知发展和认知风格》的博士论文,为该理论的雏形。
主要内容:(1)注重心理能量的数量化限定和数量化增长,认为发展性增大的心理能量是个体加工复杂程度的条件,决定着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2)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关于(历史)变化的三大辩证规律:①量变质变规律。强调心理注意能量或工作记忆的容量对个体作业模型的决定作用,认为心理注意能量的逐渐量变是作业模型产生质变的条件和前提。②对立统一规律。
认为在认知发展的机制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是导致正确作业的机体因素或调控过程,即皮亚杰所谓的“操作”或“平衡”过程;二是引诱主体得出错误作业的过程,皮亚杰称为“图形陷阱”、“干扰”、“场效应”或“非平衡”,但这种对立并非在所有的任务环境中都有表现,它只产生于所谓的“误导情景”或“无关情景”中。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为由发展前一阶段的自动化反应或同一阶段的格式塔效应引起的图形陷阱和干扰,会使某阶段的逻辑策略发生混乱而影响任务的顺利解决,但是这种倾向在后来更高级的阶段中被更具生命力的策略克服。(3)认为人的图式,即心理功能的软件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情感图式(affective schemes)、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es)和人格图式(personal schemes)三种类型。(4)认为大脑是不同于任何现实计算机的计算机。大脑综合全新的作业能量,这些能量可能来自大脑的特定神经生理结构,也即心理机体的“硬件”。
大脑的这种认知能量称为隐性操作子,被视为大脑结构的心理表现,在理解认知发展阶段和智力发展动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般目的心理-注意机制(general-purpose mental-attentional mechanisms),辩证地说明认知动力性和创造性过程。(5)认为图式的平衡和平衡的打破能使主体不停地建构内在或外在经验的世界,体现出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性,反映有机体质的结构方面的特性。隐性操作子的平衡说明和支持图式的平衡。隐性操作子的平衡是一种变量式的动力过程,是引发阶段质变的原因所在。该理论认为皮亚杰只重逻辑分析,忽视对环境的现实分析,并认为皮亚杰理论并非是一种可解释性和析因性的理论,而仅是一种有效的描述性理论。
该理论是一种析因性理论,以过程分析解释儿童的作业,补充了皮亚杰理论,推进了新皮亚杰派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