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青少年发展观

2024-03-24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 :

代表性观点是S.F.汉密尔顿提出的“过程—理念—实践途径”三成分说。从发展过程来看,PYD是人类有机体在应对物理和社会环境挑战或接受其支持的过程中,把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自然展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同时,PYD是以积极的资源建构为导向,致力于促进所有年轻人充分挖掘和发展潜能的一种理念。PYD也是一种通过开发与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实践项目来促成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实践途径。

PYD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种青少年发展的新视角,它的出现受到发展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两股力量的推动。理论力量来自用发展系统论或人类行为与发展的动态模型来理解发展问题的科学家,他们关注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①人类发展的可塑性。②个体与其生活的真实世界的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实践力量则来自对一些基于社区的青少年干预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在对传统理论观点和干预实践的反思中,两股力量达成了对青少年发展的新的共同认识,这种认识与此前发展心理学中长久以来占据主导研究模型地位的消极/缺陷观明显不同,PYD主张青少年没有问题发生并非就是发展良好。由于没有问题行为(如不吸烟、不酗酒、不参与违法活动等)并不等于拥有胜任未来工作和其他社会角色的必要技能,因此青少年研究和实践应聚焦于青少年发展轨迹的积极方面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可塑性。在“优势”观基础上探讨和实现青少年积极发展的PYD是对传统“缺陷”观的平衡,更是对后者的超越。

PYD的出现推动发展心理学领域理论与实证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围绕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内涵、结构与测量,以及如何帮助青少年获得积极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多重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者已经或正在开展多样化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有代表性的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模型包括5Cs模型、发展资源框架和社会发展/社区关怀模型等。其中5Cs模型主要关注青少年发展的积极结果指标,发展资源框架主要关注促成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内外部支持性条件,社会发展/社区关怀模型则主要关注如何在社会、社区等大社会环境中更好地预防与干预青少年问题行为。上述模型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并得到验证的,来自非洲和中国等的研究则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中有关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内涵、结构等与西方社会存在一定差异。

5Cs模型

对PYD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当代学者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R.M.勒纳、W.戴蒙、P.本森等。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兴起,对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服务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