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学

2024-02-26

    职业心理学 :

20世纪初,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分工精细化以及对人-职匹配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心理学在美国产生。美国职业心理学之父F.帕森斯于1908年在波士顿创设职业局,标志着美国职业心理学实践应用的正式开始与美国职业心理辅导的诞生。当时,新兴的职业辅导对提高人们的就业素质、改善职员的社会适应状况和提高职业组织的生产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初到50年代,职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与职业的匹配以及人的能力因素与职业的互相联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差异心理学原理被引入职业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得以进一步发展。当时大量的新兵入伍,军队迫切需要对新兵的能力进行甄别,以便人尽其才,同时由于军队本身对能力的要求与民用部门不同,军队需要对各类军人的能力进行测量,以便取得标准化的常模,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以智力和能力差异为根据的职业等级量表。这一研究推动了检测各种职业才能的量表的发展,明尼苏达大学是当时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基地,其中帕森斯等人的研究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研究促进了职业测量的进一步发展,随后出现了美国职业服务中心编制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和美国心理学社团编制的差异能力倾向测验(DAT)。使用量表进行职业评估和匹配在英、法、日等国家也得到应用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心理卫生和临床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大量心理学家转向民用方面研究,学者们从应急性的职业匹配研究转向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业心理发展研究。美国学者E.金兹伯格等人于1951年出版的《职业选择》一书,标志着职业心理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1952年,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协会(National Vocational Guidance Association)与其他人事方面的学术组织合作,组成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APGA),出版《人与辅导杂志》。职业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职业心理学引进中国较早,民国时期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和经济管理学的倡导者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念指导下,利用留学欧美的有利条件,较为及时地引进了科学管理和职业心理学知识。后来,职业心理学主要通过黄炎培等人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传播,进行了职业测验和技能测验的应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职业心理学进行简单介绍和实践职业心理学的基本工作。不过中国的职业心理学研究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与其相关的工业心理学却一直发展,甚至替代了职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命全程研究为主题的专著出版开始逐年增长。生命全程心理学不但得到了公认,而且成为心理学中最受关注的一个运动方向或一种发展方向。职业心理学家正在开展休闲、家人提供的情感支持以及职场之外如何处理工作压力等全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