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意义构建 :
作战之前,指挥员要尽可能充分了解敌情,制定周密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同时也会对参战官兵实施针对性教育与训练。这是意义构建的第一个过程,可称之为“启动”过程。此时就相当于设置了一个框架,如果战场情境符合预期,先前所做的计划、行动方案或作战程序就能够比较顺畅地实施,作战人员在心理上就更容易适应,在行动上也有可以遵循的指导框架。然而,战争的本质决定了每场战斗都是独特的,再周密的计划、再充分的训练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战场上的要求。军人一旦上了战场,现实与战前的预想常常会产生巨大的差异。面对这些变化,指挥员必须认识到情况已不再按预期发展,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此时就会触发新的意义构建。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程序和解决方案,改变现有行动框架,这一过程被称之为“重启”。
在实战中,如不能根据战场变化及时做出意义构建,将导致指挥员及参战人员无法形成一个好的指导框架。意义构建失败有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无效但又不断重复的行为,例如在进攻行动已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依然反复进攻,结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二是不作为,即在先前的意义构建失效后失去了行动的框架,无所适从,被动等待,行动僵滞。
影响意义构建的不仅有认知维度,还有非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是对战场上各种信息的觉察、分析和判断能力;而非认知维度则涉及到情绪与意志品质等人格特质。战斗的惨烈与危险会对参战军人的心理造成强烈震撼与冲击,其认知、情绪及行为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通常认为,稳定的情绪与理性的思维是意义构建的必要状态,但有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下的情绪激发也有助于作战人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意义构建。培训意义构建的能力不仅是对指挥员而言,士兵也同样需要,尤其是那些执行小组作战行动或单兵作战行动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