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价值论

2024-02-03

    内在价值论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传统哲学、宗教、心理学的价值论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均无法弥合“事实”与“价值”之间的裂痕,未能使价值研究建基于“事实”的科学研究之上。为此,他主张将价值论研究建立在自我实现者的事实研究基础之上。自我实现对少数人来说是一种早已完成的事态,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值得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自我实现者的研究既是一种“事实”研究,又是一种“价值”研究。通过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可以实现人性论与价值论研究的融合,使价值论研究成为科学。自我实现者的研究表明,人的生物学本性中存在着一个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的需要层次体系。与此相应,也存在一个由人的需要派生出的“由低到高”的内在价值体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属于匮乏性需要,与之对应的价值属于匮乏性价值或工具性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超越了工具性价值、力求充分展现自己潜能的需要,与之对应的价值则为自我追求的终极价值——存在价值,包括真、善、美、完整、独特、自足等。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完全统一的。人性潜能实现的过程即价值实现的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好的环境、教育、管理、心理治疗等,允许人的似本能天性自由实现,是人性实现和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内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种个体主义的价值论。它强调人性本善,试图将价值研究建基于人性研究之上,注意到人的内在需要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彰显了对个体内在本性的尊重,有一定合理之处。在心理学发展中,它奠定了自我实现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基础,并成为与价值内化论、价值外塑论齐名的心理学三大价值观形成理论之一。但同时,它忽略了外在灌输或行为塑造在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不恰当地丢弃了集体主义价值观所蕴含的合理性,因而一方面受到来自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反驳;另一方面也遭到注重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东方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