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量表

2024-01-24

    年龄量表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种心理功能会有规律地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存在,在儿童阶段尤为明显。参照年龄量表进行分数解释就是将被试的表现与各个发展水平的个体的平均表现作比较,表示被试在按照正常发展的心理特征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常用的年龄量表有3种。

①智力年龄量表。1908年修订的比奈-西蒙量表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该量表的题目根据年龄分组,确定题目的年龄水平的根据是标准化样本中每个题目在各个年龄阶段的通过百分比。被试的智力分数相当于他所能够完成的最高年龄组项目所代表的智力年龄。如果被试在某个低年龄水平的题目上失败,却通过了更高年龄水平的题目,则先计算出基础年龄,即全部题目都通过的最高年龄水平,然后加上高年龄组题目所代表的年龄,即为被试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的单位是年(岁)和月。由于智力发展的速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且个体的行为受到教育和经验的影响,因此年龄量表适用于一般正常环境下成长的较小的儿童,对于成人和非典型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不太适用。

②年级当量量表。常用于能力测验,最常用于教育成就测验,被试的分数解释参考的是某个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将被试成绩与各个年级的常模团体的平均水平相比较,看他相当于哪个年级的水平。年级量表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10个月为一个学年)。年级当量只适用于各个年级都开设的课程。

③发展顺序量表。源自儿童心理学研究。对婴幼儿的行为观察发现,他们的各种心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某种顺序发展的模式。以这种发展顺序模式为框架编制的量表是发展顺序量表,如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参照发展顺序量表,可以检查婴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情况。发展顺序量表的分数可以采用相近的年龄水平表示,也可以对儿童的特征行为进行定性的描述。

年龄量表以年龄或年级当量为单位报告分数,容易理解和解释,但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谨慎考虑其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