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分离程序

2024-01-23

    加工分离程序 :

加工分离程序源于再认的双加工模型框架。再认中基于熟悉性的加工建立在对刺激表征的感觉和知觉整合的基础之上,这种整合能提高个体对客体的熟悉度,进而导致个体把刺激知觉为“旧”;基于有意识提取的加工以精细加工为基础,是一种有意识的、需要分配注意资源的控制加工。前者反映了记忆中自动的和无意识的成分,基本上不需要注意,因而又称为自动提取;后者是一种有意识的回忆,需要分配注意资源,因而又被称为意识性提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研究者L.雅各比提出了加工分离程序(简称PDP),主要用于研究记忆中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离。雅各比认为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记忆任务的操作既可以独立地基于熟悉性的自动提取或意识性提取,也可以来自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的共同作用。为了考察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的效应,雅各比设计了两种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他假定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在这两种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且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即能再认或不能再认,不存在出错的情况,而自动提取则有对有错。因此,通过意识性提取的信息不仅能被有意识地报告出来,也能被有意识地从报告出来的项目中排除掉。

按照这种理论假设,记忆提取过程中的意识性加工和无意识加工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记忆的提取操作既可以是独立地基于意识性提取,其贡献为R(1-A);也可以是基于自动提取,其贡献为A(1-R);或者是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两个过程的共同作用,其贡献为RA。其中,R表示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A表示被试利用自动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在包含测验中,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两种过程来完成再认判断任务,因此该条件下判断为“旧”的概率为:P(旧|包含)=R+A(1-R);在排除测验中,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的作用对立,因此该条件下判断为“旧”的概率为:P(旧|排除)=A(1-R)。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可以得出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各自的贡献:

R=P(旧|包含)-P(旧|排除)

A=P(旧|排除)/(1-R)

加工分离程序在实验逻辑上摆脱了以往分离逻辑所必须依赖的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在一个简单的记忆任务中成功量化估计出意识与无意识成分各自的贡献,解决了任务分离逻辑存在的弊端,成为意识与无意识分离思想中影响最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