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折衷论

2024-01-16

    心理学折衷论 :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对同一心理学问题所提出的不同理论主张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解决方法则是无原则的包容、调和、折衷。折衷主义一词导源于希腊文,意为“选择的”“有能力的”。后来,人们用这一术语指称那些既认同某一学派的学说又接受其他学派的观点,一味强调兼容并蓄的哲学立场或理论主张。在心理学领域,折衷论最初见于德国心理学家A.W.麦塞尔、O.屈尔佩为调和“意动与内容之争”而提出的“二重心理学”主张: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W.冯特主张的心理的内容,又包括F.C.布伦塔诺强调的心理的动作(意动)。此后,实用主义哲学作为美国心理学的思想灵魂,又进一步助长了心理学折衷论倾向。实用主义主张以效用标准鉴别知识、理论的价值,由此为各种理论的兼容并蓄提供了可能。在实用主义哲学的推动下,折衷论逐渐在美国甚至世界心理学领域内流行。它不仅体现在关于心理学的学科观、方法论的认识上,而且还见于心理、行为的理论解释中。例如,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心理又包括行为,既包括意识又包括无意识,既包括认知又包括动机、人格;心理学的方法论可以是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等各种对立的方法论的兼容并蓄;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是不同学派强调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主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可以同时作为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等。

在对待同一心理学问题的不同理论主张的态度上,心理学折衷论秉持的是对心理学问题研究的多种维度、多种水平、多种理论解释的兼容并蓄的立场。这与心理学统一论强调在某一范式、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学的统一进而排斥其他不兼容的理论主张的立场形成对照。二者在处理心理学的一与多、分化与统一的问题上各执一端。前者在展现心理学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的同时,无法面对各种不同主张之间水火不容、矛盾并存的事实;后者则与之相反。基于此,心理学整合论试图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性为依据辩证地处理心理学的一与多、分化与统一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二者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