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型智力

2024-01-14

    实用型智力 :

德国心理学家P.B.巴尔特斯实用型智力反映的是文化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与实用型智力相对应的是机械型智力,是个体基本的信息加工活动。又称认知机械成分。如信息输入、视听觉与动作记忆、工作记忆,以及对知觉信息的比较、分析与归类的能力,反映的是神经生理结构的认知操作水平,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

实用型智力和机械型智力是以德国心理学家P.B.巴尔特斯等为代表的新机能主义者在借鉴美国心理学家R.B.卡特尔和J.L.霍恩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述的基础上,对成人智力进行的分类。新机能主义者认为,智力是个体在现实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工具,不同的智力成分在生命全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变化轨迹与适应价值。实用型智力可看成晶体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引申,其毕生发展随着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而不断增长;机械型智力可看成是流体智力的引申,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状况紧密关联,因为人的神经生理功能从出生到青年时期不断增强,随后便缓慢减弱,因此其毕生发展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成人早期为从升到降的转折点。同时,巴尔特斯等人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纯粹的认知实用成分或认知机械成分,这两种智力成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实用型智力的提高能够促进机械型智力的运用,机械型智力的降低会制约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应用。另外,巴尔特斯等人认为智力是认知实用成分的一种体现,但智力水平并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线性增长,只有从青少年到成人期这一阶段智力水平是随增龄而逐步增长的,以知识经验为主体的智力水平在70岁之后便到了增长的极限,个体完成与智力相关任务的能力趋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