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郊 :
生于山东济南,卒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任教,后去197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任教。曾任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学学科),中国心理学会第三、五届理事及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心理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及生理心理学分支主编、《心理学报》编委(1979~1991)。获中国心理学会会士荣誉称号(2007)。
1956年,邵郊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获得国家级奖励。该实验室成为北京大学生理心理实验室的前身,为生理心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生理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课程,编写相关讲义和教材。1980~1981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访学,与生物心理学家E.S.瓦伦斯坦合作研究。其关于啮齿类动物听觉癫痫模型及点燃效应的研究发表在《实验神经学》上,是较早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心理学学者,为中国生理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的学科重建和国际交流作出贡献。邵郊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动物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孙国华学术思想的继承者,在种系发生发展的研究方面着重研究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的进化,研究对象包括草履虫、蚯蚓、白鼠、狗以及灵长类动物等,从心理学角度为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另一方面,研究发展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包括从胚胎开始的发展变化。
主要著作有《神经心理学原理》(合译,1983)、《比较心理学——现代概观》(合译,1984)、《生理心理学》(编著,1987)等。另发表《在用电流刺激狗的乙状回时,电流的频率与其刺激效果的关系》(1956)、《中脑下丘在听源癫痫中的作用》(1986)、《听觉诱发和电刺激中脑下丘诱发大鼠听因性发作的比较》(1986)等中英文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