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三大因素分析

2023-10-26
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三大因素分析:首先,从《三国演义》中认识什么是嫉妒、猜忌和依赖?慨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最终因嫉妒成疾抑郁而死;豪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因猜忌而误杀恩人一家;恪守“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刘禅因依赖而得名“扶不起的阿斗”。嫉妒的周瑜把优秀的自己嫉妒没了,猜忌的曹操把无辜的他人的猜忌没了,依赖的刘禅把家国的栋梁依赖没了。可见,嫉妒、 猜忌和依赖确实是害己害人,误家误国。下面,结合大学生面临的成长烦恼和人际关系困惑,对这“三大心理误区”分别从定义、特征表现及成因方面进行分析。

  (1)嫉妒的特征及成因

  所谓嫉妒就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一般来讲,嫉妒发展通常具有三个层次:初级羡慕、中级嫉忧、高级嫉恨。羡慕往往是深埋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被察觉;嫉忧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外在的言语或行为表现出来,容易被察觉;嫉恨现得最为强烈,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行为非理智。

  在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个性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嫉妒往往容易发生在同一个系统中的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物之间,比如同单位、同部门、同班级、同宿舍等;而且更容易产生于自己周围、条件程度相当,相互熟悉的、有利害关系的人之间。据调研,当前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嫉妒类型主要包括:学业嫉妒、经济嫉妒、人际嫉妒、爱情嫉妒、外貌嫉妒、就业嫉妒等。究其原因,嫉妒可能源于种种不合理的比较,也可能因过度自卑、自负等性格缺陷而产生。

  (2)猜忌的特征及成因

  所谓猜忌就是猜疑妒忌,即怀疑别人对自己不利而心怀不满。从心理学角度讲,猜疑心理是常见的心理之一,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基于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培根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猜忌一般表现为:认知上过分敏感多疑,容易捕风捉影,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交往上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如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情绪上自我封闭,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如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吕氏春秋》中疑人偷斧的故事告诉我们产生猜忌的因素主要包括:封闭式的思维、固化的心智,对环境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信任。具体来讲,一是因自我封闭导致认识偏颇,猜忌的同学并不真正了解外界,往往自我封闭,对外界的判断依据就是自己固化的想象;二是对环境的不信任,可能源于曾经的不安全感经历,猜忌的人往往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或者经历过创伤,导致对他人的猜忌;三是对自己的不信任,猜忌的同学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他信”的缺乏,往往反映的是“自信”的不足。

  (3)依赖的特征及成因

  所谓依赖是指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在心理学上,依赖型人格泛指一个人自主精神甚弱,独立意识缺乏。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依赖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目标和主见,学习动力不足、方向模糊不清,依赖“他律”的表现;二是缺乏自信和能力,处事优柔寡断、时常祈求帮助,依赖“他力”的表现。比如,去年“两会”期间,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介绍说,当前高校快递业务有较大一部分来自学生的脏衣服邮寄。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把“积攒”一段时间的脏衣服寄回家,家人洗干净之后再寄回学校。甚至还有家长亲自到校上门取学生脏衣服回家洗的。

  依赖是大学生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大学生之所产生依赖,一是因为长期受到过分的保护,导致学生没有养成独立的能力;二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不愿独立行事,担心被批评和被否定;三是因为责任心不足而侥幸心过强,担心做事发生错误和承担责任。因此,过度的依赖会让人渐渐失去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因惯性依赖而失去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