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原因

2023-10-06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原因: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容易疲惫、学习过度焦虑,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学习动机不足

  一些人认为大学是自己的最终学习阶段,不再受到升学的压力,加上高中阶段的超负荷学习,进入大学之后,就想好好释放一下自己,把学习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没有或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习懒散

  动机不足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件需要应付的事,每天迫不得已地去上课,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于思考,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用心去完成。更没有主动学习的想法。

  2.容易分心

  动机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无法投入,停留在表面知识的学习,而且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维持在学习上。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停地玩手机,或者看一些与自己所学课程无关的闲书。

  3.厌倦情绪

  动机不足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是被迫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4.独立性差

  动机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是被迫学习,由于不得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是看到同学在学习,才感到自己也应该学习,不能独立地进行学习。

  造成上述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主要有:

  1.个体因素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遵从家长综合考虑的意见,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对专业学习缺少兴趣,不愿意去深入钻研。另外,学生自己的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学习动机。

  2.学校因素

  如果学校提供的课程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减弱。学校的校园环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几乎所有学生所憧憬的大学都是环境优美的一个地方,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大学不如所愿,他们就会对大学感到失望,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3.家庭因素

  学生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的不重视,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反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容易疲劳

  学习疲劳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积累过程,疲劳程度也是由弱到强逐渐变化的。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疲劳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学习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效率降低。

  2.显着疲劳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缓,学习失误率增加,学习速度明显减慢。

  3.过度疲劳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思维停滞,无精打采,出现头昏,头痛等生理现象。

  引起学习疲劳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负担过重

  由于学习活动过于紧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断思考,大脑接受大量学习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疲劳。

  2.作息时间紊乱

  学生缺少学习计划,作息时间毫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遭到破坏,整日昏昏沉沉,精神不佳。

  3.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没有进行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对学习感到厌烦,从而导致身心的疲劳。

  4.学习环境不良

  例如,噪音过大,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分散注意,引起听觉疲劳;光线过暗或过亮,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这些都会导致学习疲劳。

  (三)学习过度焦虑

  适当的学习焦虑是一种较为正常的心理现象,不管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学习焦虑,例如,临近考试时,学生就会容易产生学习焦虑。适当的学习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推动力,促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过度的学习焦虑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经常是导致他们思维混乱,不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学习过度焦虑一般表现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学习过度焦虑的学生在心理上会焦躁不安,对学习可能带来的结果非常担忧、害怕,不断对结果进行假设;在生理上则经常表现为心跳加快,无法入睡,没有食欲。

  学习过度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内在因素

  首先,学生没有对知识透彻的掌握,难以应付考试,或者是学生感到不如别人,对考试没有信心,加上有的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或者自己爱面子,对考试就会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其次,学生的不当的认知,如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也会使他们产生过度学习焦虑。

  2.外在因素

  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过度焦虑。例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学校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评优评先,社会也以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这些都会使得学生不得不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