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和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

2023-10-02
人的心理和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一)心理因素

  在建筑空间当中,人们生活的空间范围是有人体的尺寸来决定的,但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满意度却不是用人体的尺寸来决定的,它更多的是由人们的心理空间来决定的。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又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本文主要探索的是人的心理以及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共性,其共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领域性、安全性以及私密性等,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详细的探讨。

  1.领域性。所谓的领域性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或生产中需要一定的范围,并且在这个范围内不希望被外界打扰和妨碍。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和其它陌生人一起排队等车时,通常都会保持一个自己的安全范围,从而与其他人距离较远,而如果我们和熟悉的人一起等车,则通常会距离很近,这个例子就很形象的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使用空间的心理模式。而领域行为则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对一个明确的空间所做出的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保护动作或态度模式,这个动作主要包括预防动作和反应动作。但是,在一个固定的建筑空间内,个人往往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或接触,这时候个人的领域空间就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距离。人际关系距离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人们之间的亲密程度和行为特征,如果在建筑空间内人际关系的距离不合适,则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对人际关系的距离进行充分的考虑[2]。

  2.安全性。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表现在空间上就是我们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安全的空间距离。例如,一个人在一个空旷的建筑空间内,比较容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从而就会选择让自己处在窗边、角落处,这主要就是为自己寻找一个依托,使自己感觉安全。因此,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营造一种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而这一点也逐渐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越来越多在空间设计中融入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设计,从而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空间范围[3]。

  3.私密性。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注意空间的私密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尊重个人的基本表现。私密性主要表达了人对生活的一种心理概念,而私密空间的营造主要是通过一些外界物质环境进行限定,这个独立的私密空间能够巩固个人的心理环境。例如,平常我们去餐厅就餐,往往会选择靠近窗边或角落处等比较私密的空间位置,这是由于我们要求私密性的心理决定的。因此,掌握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就可以在进行餐厅设计时,设计出更多的私密空间,从而提高座位的利用率[4]。

  (二)行为因素

  建筑空间的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或消极,或积极,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空间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然后再确定合理空间环境形态。

  1.常态的行为。根据人们在建筑空间中流动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人们表现出的特点主要包括捷径效应、左通行、左转弯以及识途性等。因此,在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尊重人们的行为特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效率。

  2.非常态的行为。人们在建筑空间内具有常态的行为,当然也就具有非常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盲目性以及非理智性。例如当在一个公共空间内发生紧急情况时,人们由于恐慌会忽视指示标志的内容,而是选择与其他人往同一个方向跑去。通过对人们行为特点的研究,告诉设计人员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注意照明、音响等设备对空间环境的影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