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大学生的心理矫治对策

2023-10-02
违法犯罪大学生的心理矫治对策: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家庭的幸福安康、学校的美丽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部分大学生却因违法犯罪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不仅给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精神痛苦和巨大伤害,而且也给学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和危害。因此,结合实际,从违法犯罪大学生的犯罪心理着手,进行因人而异的心理矫治对策,对于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以及帮助违法犯罪的大学生转化向好并顺利回归学校、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违法犯罪大学生的人格矫治

  针对违法犯罪大学生不健全的人格及心理表现,我们可以从培养其健全的心智和矫治不良的性格特征着手,采取有效举措,初步消除不良品格的影响。首先,着力加强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本地实际和违法犯罪大学生的心理表现,通过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高其思想认识觉悟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其能自觉建立防范违法犯罪的道德防线。其次,着力提高违法犯罪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结合学生实际和典型案例,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观看普法影视作品、聘请司法人员进行专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法律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全面提高违法犯罪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最后,着力加强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结合本地实际和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加大对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力度,通过耳濡目染地熏陶和培养,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修养和心理感悟,帮助其形成健康、良好、稳定的情感特征,并着力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劳动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有效融入社会,以消除其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因人而异,多措并举,实现标本兼治

  由于违法犯罪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可塑性强,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其内心觉悟,从而使其回归社会。但在对违法犯罪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治疗之前,应首先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帮助其建立对治疗者的信任。

  首先,可以从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等方面入手,恰当地对待他们。在建立起基本信任后,治疗者可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诊断,了解其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其犯罪原因、犯罪经历、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矫治。如针对违法犯罪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错误的情形,可选用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举措,通过采取切实有效举措,进一步提高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文化修养,使其逐渐远离不良因素的影响,并逐步帮助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水平。对缺失亲情和友情的部分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可采用情感回归的内省疗法,使他们恢复正常的情感。

  其次,还可以把心理学的正强化和负强化、厌恶疗法等专业技术运用到对违法犯罪大学生的日常矫治之中 。结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奖优罚劣,进一步强化其健康的心理意识和行为,逐步减轻或消除他们的一些不良症状或行为习惯,并形成某种新的、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

  最后,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违法犯罪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违法犯罪大学生的转化向好十分重要,也是防范其重新犯罪的关键。对此,可采取多种有效举措,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健康活动以及心理感化教育,帮助违法犯罪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且健康向上的心理,从而使他们顺利摆脱心理阴影。

  总之,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校的视角来看,在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上,高校除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和矫正违法犯罪大学生的心理外,还必须携手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注释:

   张保平、李世虎编着.犯罪心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

   梁静.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http://wenku.baidu.com/view/3af2c2dcad51f01dc281f19f.html.

   杨廷文、袁梅.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措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

   刘建清.浅析高校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其预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2).

   张远.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探析.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杨海晨、江世法.青少年违法分析及心理矫治探索.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3).

   李瑞平.大学生网络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法制与社会.2009(10).

   姜玉.高校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心理矫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

   孙莉.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心理矫治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