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2023-06-27
“立体交叉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1.一个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中心

  学校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积极意义上讲,叫发展性目标,即通过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从消极意义上讲,叫防治性目标,即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

  2.两种途径:专业途径和非专业途径

  (1)专业途径

  ①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的总体规划,排入课表,依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案例分析、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等环节,将学生学习心理潜力挖掘出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辅导

  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心理咨询老师可以采取晤谈、电话、信函、网络等方式来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其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强自立,自己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使其健康的成长。

  (2)非专业途径

  ①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科教学中度过的。所以,各科教师必须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任务来融汇和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图,形成全体教师都关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格局。

  学校活动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在学校的课外、党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作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惑和矛盾。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③充分利用校园隐性教育资源,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校园隐性资源主要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它们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校园隐性资源,将无声的教育与有声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诸如学校的文化墙、宣传栏、运动场、体育馆等设施都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此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3.加强四个方面的配合

  (1)师生配合:师生关系是学校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及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

  (2)师师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单靠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领导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应定时研讨交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总结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家校配合:家庭是学生主要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因此,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延伸到家庭中去,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积极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心理表现,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配合,双方达成共识,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社校配合:随着教育和信息传媒手段的不断改革,学生每天都在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适应社会,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好心理准备,学校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社会中去锻炼自己,从而使学生明辨是非,接受磨砺教育和挫折教育,增强和提高对不良思想、行为的抵抗能力,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