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2023-06-21
  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卫生学的建立和发展与有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连。具体地讲,它与有关的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关系更为直接。
 
(一)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中小学心理卫生学的直接来源。发展心理学按照人的不同年龄阶段来研究人的心理特点。如果无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及教师的心理特点,盲目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反而会有害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反过来,中小学心理卫生学研究的事实与资料也会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二)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社会心理学
 
从社会学的观点看,社会转型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能有效地帮助中小学心理卫生工作者。例如掌握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能深入理解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心理问题,解决师生中易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而掌握社会心理学中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规律,有助于理解心理健康所涉及的社会因素,并为控制这些社会因素、增进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三)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咨询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
 
在解决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必须掌握咨询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的知识,但不能将中小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概念相混淆。
 
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心理咨询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中小学心理学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卫生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心理卫生对中小学心理咨询起着方向、任务上的制约作用,而中小学心理咨询则是中小学心理卫生的具体化和工作途径。
 
心理卫生学也是临床心理学的相邻学科,它的任务包括心理疾病的预防和一般的心理保健。心理卫生学为临床心理学开辟了实践领域,为临床心理学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资料。
 
(四)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生理学、医学
 
生理学和医学是中小学心理卫生学的基础。掌握好生理学和医学的有关知识,有利于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针对性;而对中小学心理卫生学研究的进展,也对生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家至今还未弄清其生理机制,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五)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与教育学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健康的心理既是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教学的条件。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