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科宁

2024-02-18
埃利科宁:

【生卒】:1904—1985

【介绍】:

男,前苏联心理学家。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心理科学博士、教授。十月革命成功时他刚高中毕业,就积极地到为少年违法者开办的工学团里去担任教师,后来被保送到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并兼任小学教师和克鲁普斯卡娅师范学院的儿童心理学教师。

从30年代起,他追随维果茨基,并真正走上研究心理学的道路。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仅忠诚维果茨基的思想,并发展了维果茨基的思想。

在前苏联军事师范学院担任心理学教师,后又连任前苏联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高级研究人员、该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多年来他一直兼任莫斯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利科宁最初是研究神经系统生理学问题的。

但他多年来主要研究婴幼儿心理、少年心理等。他研究了儿童个性发展、思维和言语形成、阅读和书写的掌握,特别注意研究儿童的各种活动形式。

例如,研究婴儿的对象活动、幼儿的游戏、小学儿童的学习和少年的交往活动等。他在晚年主要从事研究6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

其主要论点是儿童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发展分期的标准是儿童发展的主导活动,并按主导活动划分6个年龄阶段:1.直接情感的交往阶段(出生~1岁)。2.摆弄实物的活动阶段(1岁~3岁)。

3.游戏的活动阶段(3岁~7岁)。4.学习活动阶段(7岁~11岁)。

5.在社会公益活动系统中的交往活动阶段(11岁~15岁)。

6.专业的学习活动阶段(15岁~17岁)。

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点是3岁、7岁、11岁~12岁。他的论文约100余篇、专着13本。着名的论文有:《学生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的比较分析》(副博士论文,1940)、《学前儿童游戏的心理学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学问题》,1948)、《学龄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958)、《掌握识字心理学的若干问题》(载《心理学问题》,1956年第5期)。主要着作有:《儿童心理学》(1960)、《低年级学生学习活动心理学》(主编,1962)、《学龄前儿童心理学》(主编,1964)、《学龄前儿童个性和活动心理学》(主编,1966)、《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主编,1967)、《低年级学生教学心理学》(1974)、《如何教阅读》(1976)、《游戏心理学》(197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