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道德认识”“品德观念”。
品德的心理要素之一。指个体对道德关系、规范和原则的认识,是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它是品德的基础,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结构,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包括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的感知,及道德表象、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诸方面。
它不仅要求人们懂得应该做,而且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从而形成良好的、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其形成发展从产生道德感知、道德表象、积累道德经验的感性认识阶段,到形成道德概念、道德观念,实现认识概括化的理性阶段,再到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经验、道德知识于实践,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评价,形成道德信念。其内化过程极为复杂。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要重视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信念的形成。
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品德观念的成熟应该预示着道德行为的成熟,主张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为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