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适应判定:生活适应判定法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场景相一致的感情、言语、行为为依据,判断人们的心理正常与否,尤其是判断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攻击性、是否干扰了他人等。比如有些多动症的儿童,由于整日多动不安、好恶作剧、打架说谎,因而容易被判断成为不正常。这种方法与社会适应法相似,比较直观,易识别异常。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偶然与长期行为的区分,以保证方法的准确性。
(三)价值判定法
价值判定法认为,所谓正常就是好的,有价值的;异常就是坏的,无价值的。在平均范围内者,不一定都正常,而偏离者也不一定都异常,这取决于一种价值观。如在严重自然灾害下,多数人会有焦虑或抑郁反应,少数人则可能泰然自若。又如在癔病发作群中,总有个别人不受感应。这是因为坚定者认为向灾害低头或受制于人毫无价值。
这种遵循价值原则的方法是一种主观评定方法。
(四)症状判定法
症状判定是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正常与否。如麻痹性呆痴、药物性中毒心理障碍等现象在常
人身上一定是不存在的。又如在某人身上发现了梅毒螺旋体。这都是不正常的依据。
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它较为客观,但运用范围较狭窄。上述评判尺度各有长处与不足,人们常常把它们综合起来应用。如
果个人行为按上述各种方法都评价较高,则可称为心理健康,反之则是异常了。
生活适应判定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