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环境因素。

2023-10-19
心理健康环境因素。: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即环境因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
 
(1)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极为严重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黄色书刊、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的感染或流氓团伙的唆引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目前存在的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消极颓废、对立破坏等心理病态来看,其原因与社会的某些不良风气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增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大力净化社会环境,为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有益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舆论。
 
(2)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心理健康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家庭环境里成长的青少年,由于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家庭主要成员不良行为直接教唆或间接暗示的影响;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离婚、丧偶等),中学生得不到父爱或母爱,容易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容易形成他们的骄傲、任性、无原则的心理疾病;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或打骂,容易形成他们的胆怯、自卑、粗暴、对立或不诚实,甚至患恐惧症;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态度,则是忌妒病态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心理异常有时是由于父母的心理病态引起的。人们发现,父母情绪低沉、抑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18个月内,往往会造成孩子终生情绪抑郁。父母胆小怕事、忧虑重重,其子女也易于焦虑,害怕现实。父母对子女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容易使学生造成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神经衰弱或癔病。  
研究表明,和睦亲密的家庭、父母的爱抚、亲人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关注,对于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3)学校教育。学校的校风、班风、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团队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特别是教师本人的性格和作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总是“理想”、“可爱”的人物,他们不仅会听从他的教导,甚至会处处模仿他的举止和风格。如果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要求失度,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学生不能面对现实,不能理解接受,从而感到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必然造成心理上的许多矛盾冲突,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或严重打击,引起许多不良的情绪体验,如彷徨、怀疑、失望、悲伤、忧虑、恐惧、愤怒以至绝望等。这些状况持续下去,就必然导致心理异常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