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可概括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客观因素: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主观因素: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与道德品质,广泛的兴趣,教育工作能力,高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能力,对学生的爱护、关心、耐心、体贴等等,是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这些教师本身的因素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习惯等对教师威信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的威信是在长期与学生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教师经常不断地满足学生各种合理的需要,是教师能够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心理基础。在师生交往中,如果教师背离了这一原则,就不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条件,但要注意,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说,并不都起同样的作用。
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由于评价教师表现的能力差,他们与教师的交往,突出地反映在情感方面。他们对教师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教学质量、能力等方面不会分析和评价,很少讲他们的老师思想如何高尚,知识如何渊博,而是对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说话能表情达意,讲课很有趣味,喜欢学生,对学生表示关心、爱护以及严格的要求等,比较关心。教师在这些方面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爱戴,建立威信。
中、高年级,特别是到了中学,学生则能对教师的态度与思想品质、业务水平、教育能力、广泛的科学文化兴趣等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成为学生决定教师威信的重要心理依据。
不可否认,教师给学生的最初印象,对建立威信有重要的影响。比如,上好头几节课,第一次与学生的见面与谈话,第一次的批改作业,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搞好第一次班会或做好第一次的家访都是重要的。教师刚与学生见面,双方彼此不熟悉,都力图认识对方,了解对方,学生由于好奇心,对新教师有一定的新鲜感,开始见面他们会特别注意教师,试探态度特别强烈,会故意试探教师的知识水平,了解教师的性格——对同学“凶不凶”,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老练不老练”。许多学生都希望教师熟悉自己、赏识自己、注意自己。为此,他们往往会故意提问、大声讲话,要求离开教室,以试探教师的态度与反应。如果教师在头几节课表现出惶惑不安、语无论次、信心不足、萎靡不振或过于激动、手舞足蹈等,都不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因为初次见面,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会给学生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对教师的威信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有经验的老师很重视这一点,他们力求做到充分备课,精通教材、熟悉班级、了解学生,一开始就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印象。
教师威信形成之后,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降低威信,甚至完全丧失威信。比如,对工作缺乏热情、不公正的批评与表扬、教师的发怒、偶然的疏忽、触犯了学生的个性或自尊心、生活上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打骂学生、不尊敬长辈 一句话,教师不能再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教师的威信就会降低。教师已经建立起来的威信如已丧失,要想恢复,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教师为了保持威信、提高威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进行自我批评。
教师威信的形成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