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根据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对于智力类型的划分。
《论语·公冶长》:“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人的智力水平可以分为“上智”、“中人”与“下愚”三种。后代学者对孔子的智力类型作了不同方向的发挥,董仲舒的“性三品”论,从人性的角度认为上智、下愚的本性不可改变,中人之性才可上可下;程颐从才智的角度作了引申。
王符从三种智力类型的分布进行阐述:“上智与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众。”(《潜夫论·德化》)北宋邢昺不仅肯定这三种智力类型,而且还主张把三种类型各区分为上、中、下三等,总共九等。
(《论语正义》)明王守仁在回答弟子关于三种智力类型的教育方法时说:“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漫漫琢磨他起来。
”(《答黄勉之问》)肯定“上智”、“中人”、“下愚”的差异由人的资质不同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