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色学说:英国物理学家杨(T.Young)1801年提出后为德国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H.L.F.V.Helmholtz)所发展的一种颜色视觉学说。基于一切颜色都可由红、绿、蓝混合而得的事实,该学说假定视网膜中存在三种不同感光物053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光波。当三种光波...
需要层次论:一种影响较大的动机分类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20世纪50年代提出。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排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系统。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可归纳为五个层次(见图)。高层需要的发展基于低...
领导应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不决定于领导者不变的品质和行为,而是决定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者的配合关系。其具体理论有渥鲁姆B耶顿(V.Vroom&P.Yetton)的“决策方式模型”、费德勒(F.Fiedler)的“领导风格权变模型”、莫尔...
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地区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心理学家梅约(E.Mayo)等人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研究原想发现物理环境(照明等)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后来却发现了人际关系(职工间的和睦相处)的重要作用。它第一次提出工业生产中社会...
Z理论:又称“超Y理论”或“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主要认为:应该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
期望理论:一种激励理论。渥鲁姆(V.H.Vroom)1964年提出。其公式是:激动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目标的估价值。期望值指个人对自己行为能否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