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水平决策 : 根据一定的组织目标判断和选择组织管理方案的过程。它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包含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各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它包括4个主要阶段:搜索环境条件;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选择特定的行动方案;对已作的选择进行评价。
对于组织水平决策的研究一是从参与决策的角度,分析决策集中化和分散化的影响,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可接受性;二是从决策认知的角度,把决策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研究决策的认知策略,提供决策辅助。研究表明,让组织各个层次的人员都有机会参与决策活动,不仅会影响各类决策的效果,提高决策效率,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气氛,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接受和执行所决定的方案。(见参与管理)
日常观察或决策问题的研究都已表明,人们在决策中并不完全是理智从事的。决策者的习性、动机等心理因素以及决策情境的特征和社会风范,都会使决策过程不同程度地偏离理性原则。因此,组织水平决策理论强调,要根据导致决策判断的心理、群体和组织过程来预测决策行为。H.A.西蒙等人1958年提出"有限合理性"的组织决策理论,认为在组织水平的计划与决策中,必须考虑到复杂情境对决策者的期望、选择和判断的影响。决策者往往会简化决策问题,在一定的认知限度内作出有限度的合理决策。其特征为:在决策中以"满意标准"代替理性的最优化标准;在信息搜索过程中,逐一发现可供选择的决策行动;建立决策行动的程序库,每一具体行动只涉及有限的情境和后果。
在一些较平常的决策任务中,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最初状态、中间转换过程或终止状态比较熟悉,这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问题。这类决策比较容易实现程序化,形成标准的运算程序。但是,多数决策任务包含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问题。对此,决策者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发现和运用有效的策略。常用的策略有:①减少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知觉,回避、减少、延迟和吸去不确定性,以局部搜索简化决策加工;②确认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更好地理解决策情境的特点;③提出并检验其他备择方案,使决策问题结构化和程序化;④整合和获取新的信息,减少信息负荷,提高决策信息加工的效率。在上述几方面的研究中,都把决策看作一种信息加工活动,重视个体或群体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搜索、利用、综合、评价和判断方式,尤其重视决策者在决策中运用认知策略方面的特点,从而设计和实现有效的决策辅助和决策支持方案。
组织水平决策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