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焦虑

2024-03-02

    测验焦虑 :

对测验焦虑的理论探讨始于20世纪30年代,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1933年德国出版了关于“测验焦虑”的著作。随后,芝加哥大学报告了一系列与测验焦虑有关的研究,并编制了测验焦虑问卷,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G.曼德勒和S.沙拉松等人基于测验焦虑理论编制成测验焦虑问卷(Test Anxiety Questionnaire,简称TAQ)。曼德勒的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人处于无助之时产生的。“阻断”是该理论的核心,任何情景在阻断或威胁着要阻断已组成的反应系列并且又不能提供任何可替代的反应时,就会引起焦虑。除了TAQ量表外,美国心理学家C.D.斯皮尔伯格等人还编制了测验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Inventory,简称TAI)。斯皮尔伯格的TAI对焦虑的定义是根据其状态-特质理论,把测验焦虑看成特质,看成个体的焦虑倾向性。他们把测验焦虑也分成两个部分,即W因素和E因素,W因素是指对失败结果的认知,而E因素则是由评价的紧张所引起的自主性神经系统的反应。测验焦虑特质高的人更倾向于把测验情景看成是对自我的威胁,因而在测验过程中表现出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及情绪冲动等症状,从而分散注意力,干涉其对智力认知任务的顺利完成。

测验焦虑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预期焦虑、情境焦虑或评价焦虑。适当焦虑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兴奋性,增强注意力与反应能力,提高测验成绩;过度焦虑有消极作用,使得注意狭窄或分散、思维不灵活、运动不协调等,影响被试充分发挥出真实水平,降低测验成绩。即焦虑和测验成绩之间呈现一个倒“U”型的曲线关系。

测验焦虑有时会影响测验结果的真实性。心理学研究证实:①能力与测验焦虑呈负相关,即能力越高的人,测验焦虑愈低。②抱负水平与焦虑呈正相关,即愈渴望得高分,测验焦虑愈高。③竞争性测验的测验焦虑高,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