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战斗应激反应 :
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的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生理性过度唤起,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到数小时),极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行为,但处理及时往往容易恢复。其症状复杂多样,自主神经症状有多汗、战栗,可能伴有肌肉紧张、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头痛、衰竭、过度疲劳感、对噪声敏感,以及由于过度兴奋而产生睡眠障碍;有时发生癔症性痉挛发作和运动障碍(轻瘫和瘫痪)、言语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甚至发生反应性精神病。
尽管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急性应激反应非常接近,但目前认为,应将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看成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原因是:①参加战斗的人员都有可能发生急性战斗应激反应,而不是个别现象。②影响急性战斗应激反应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个体因素还有环境因素。③一般来说,急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暂时性的,很少造成永久性的精神创伤。如果按精神疾病诊断急性战斗应激反应,会给参战者贴上标签,往往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从而对疗效产生影响并影响归队率。而急性战斗应激反应这一概念作为中性名词,既没有贪生怕死的标签,又没有精神疾病的诊断,容易被参战官兵接受,能够减弱不良的心理暗示,提高参战官兵恢复正常状态的信心。
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的伤员与典型的精神病和神经症不同,这些军人是在应激环境下失去心理平衡,经救治很快就恢复正常,返回部队作战。海湾战争的资料表明,大约有50%的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的伤员在较好的医疗救护下,2~3天内可恢复正常。若不能恢复,可将伤员送到离战斗地区较远的救护所,大部分伤员恢复正常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处理此类“伤员”应遵循战场应激干预PIE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