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心理学 :
战俘是战争的产物,也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军人只要参战就有成为战俘的可能。而战俘的地位和待遇只是到了近代才由于战争法的逐渐完善而有所改善。但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有《日内瓦公约》的约束,违反公约而残酷虐待战俘的事例却屡见不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日军在战俘问题上都曾经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时至今日,交战方为了获取情报或者出于其他目的,仍有可能对战俘实施长期关押、虐待,甚至刑讯逼供。如果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这种经历无疑会给被俘的军人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有的甚至可能会精神崩溃,信念动摇,做出违反军人行为准则和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举止。
虽然每个战俘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但在所有的监禁经历中依然存在着普遍的规律。战俘心理学就是要探索这些规律,使参战的军人们能够提前了解一旦被俘将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也为战俘获释遣返后的心理康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无论是为了获取情报,还是为了思想控制,对待战俘的非法手段主要有隔离、剥夺、虐待和审讯等。隔离,包括隔离战俘与其他战俘的联系、与家庭的联系、与国家的联系,以及与先前自我身份的联系。剥夺,包括剥夺食物、水、衣物、庇护场所、睡眠、认知活动、身体锻炼和医疗等。虐待,包括生理虐待与心理虐待,生理虐待是最为普遍的强制手段,而心理虐待则包括威胁要伤害或者杀害战俘等。审讯,上述前三种手段的使用常常是为了增强审讯的效果,而在审讯过程中也常常会将前三种手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从个体差异上看,对监禁生活应对能力最强的往往是那些年纪稍大、有着成熟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具有内控人格特点和幽默感的个体。他们对祖国更为信赖,对战友充分信任,并且在最为恶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重构自己的生存环境。虽然每个人忍受痛苦和苦难的能力不尽相同,但适应能力是可以学习的。经过适当的学习与训练,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方法,所有人都能够承受远远超出自己想象的压力。
军人在面临从未经历过的困境时(如被俘),曾经的模拟训练经历会提高其免疫力,曾经演练过的应对技能会给军人提供行动指南,并增强其信心。美军开展的就属于这类训练,其目的就是训练那些即将执行任务的军人,一旦被敌军俘虏,将如何应对酷刑,如何应对漫长的审讯,如何应对死亡的威胁,如何应对疾病和身体伤害,如何与其他难友们沟通,如何在不违反军人行为准则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自己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始终充满希望。
此外,战俘心理学还研究被俘经历对当事人在回归社会和家庭后所产生的持续影响以及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