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地行为

2024-02-02

    领地行为 :

动物采用多种方式标记领地边际,其中鸟类多采用鸣唱的方式,而哺乳动物大多使用自身皮脂腺分泌的气味来“宣誓主权”。如果入侵者闯入领地,领地所有者与入侵者之间通常发生驱逐和争斗。领地能够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交配与繁殖的空间及阳光、水和食物等资源,而动物的领地行为能够让动物分占一定大小的领地,从而使同一种类的不同动物个体在一定区域内得到均匀的分布,各自占据一定的资源与空间,保证其比较安全地进行觅食、繁殖并减少种内的争斗和攻击。

两只鹿为领地而战

领地行为的目的是占有某一种关键资源,特别是生存空间与资源。但是,由于领地的保卫需要个体付出大量直接和间接的精力与能量,为了保证在收益和损失之间获得平衡,有些动物会采用一些权衡策略,依据资源分布情况、环境竞争激烈与否和个体自身生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对占有领地的位置、大小及占有时间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消耗以占有更多资源,即领地行为具有流动性和短期性。例如,三趾滨鹬会在涨潮时占有海滩上的一小部分区域作为领地用以觅食;白尾蜻蜓的繁殖领地占有行为仅会持续几个小时,其他时间该区域可能会被其他雄性白尾蜻蜓占为领地用以交配和繁殖。

自然界某些资源的质量常常具有季节性,这种情况下,动物的领地行为常会在利益最大化时期发生,如亚罗带刺蜥蜴仅会在繁殖高峰期产生领地行为。此外,领地行为涉及的空间、资源占有程度还取决于竞争者密度与资源分布情况。在资源相对聚集的情况下,领地的占有、管理和保卫相对容易;当资源分布较广且密度较低时,对应的行为就变得相对困难。同时,当领地内资源质量过高时,为此引发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完整地保卫一片领地使其免遭其他同类个体的入侵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这也限制了动物的领地行为,使其不能够一味扩张及长期占有最优资源。实际上,只有少数物种具有严格的领地行为。相比而言,不同动物个体彼此之间的正常活动区域常常是重叠的,并且在这一区域内动物个体倾向于回避其他个体而不是驱逐对方。虽然在正常活动区域内常常存在一个不与其他个体共享的核心区域,但这种空间、资源的独占性往往是不同动物个体彼此回避而非争斗、驱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