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归类

2023-12-29

    社会归类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B.布鲁尔认为这一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自动激活的。除了个体的性别、年龄和种族这些主要分类特征外,还有许多其他维度,但这些维度多用来确定(次级)社会分类,例如,1994年,有学者使用多维标度法构造了男性和女性次级群体的几何表征,结果表明,女性次级群体的空间由能动和外貌两维度刻画,而男性次级群体的空间由社交性和工具性两维度刻画。2003年,有学者使用同质性分析同时表征男性和女性次级群体,发现了三个维度:年龄、性别和传统-现代性。

社会归类在面孔识别过程中也具有影响作用。O.H.麦克林与R.S.马尔帕斯的实验是该领域较早的两项研究。他们以黑人/白人面孔混合而成的两可图片(通过软件将两类面孔按照特定比例合成一组新的图片,使其兼有两类面孔的特点,然后设法让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将其分别知觉为内/外群体两类并比较其加工成绩)为材料,分别为其配上白人或黑人风格的发型而使其看上去像白人或黑人,结果发现,对于同一组两可面孔,如果为其配上白人发型而让被试将其知觉为白人,则白人被试对这些面孔的记忆成绩会显著好于将其知觉为黑人(具有典型黑人发型)的情况。此外,C.米歇尔等人以两可面孔为材料的研究在反应时指标上也得到了面孔识别的内群体偏向受社会归类影响的证据,被试对两可面孔的反应时会因将其知觉为内群体还是外群体而有明显不同。除了影响对面孔整体特征的知觉和记忆外,社会归类还会影响到被试对面孔亮度等物理特性的判断。例如,研究发现,如果借助于背景或标签的设置而让被试将两可面孔知觉为黑人,则被试在亮度匹配任务中会将这些面孔调整得更暗一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整体加工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归类影响内/外群体面孔识别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外群体面孔相比,社会归类可以使得个体对内群体面孔产生更强的整体加工,并进而更好地记住这些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