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节

2023-12-24

    社会调节 :

可以发生在外显的行为活动上,也可以发生在内隐态度等隐性的心理活动中。共享现实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不仅受认识自我和社会认知动机的支配,同时受与他人、群体和社会建立、确立和维持社会关联的关系动机影响,这两个过程通过个体与他人经验的共享来实现。在与外界建立关系的同时,个体的主观经验在与他人共享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信度、效度、推广度和预测度,具有了更确切的稳定性、准确性和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预测及控制随之增强。社会调节的亲和假说认为,打算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个体会倾向与可能关系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表现保持一致,从而自动调整自己的信念和态度,表现出社会调节过程。

根据社会调节过程中个体社会性动机的强度及心理行为的最终表现,社会调节可表现为3种:①无调节。个体的关系动机较低,不想与他人共享现实,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不会对个体产生心理和行为活动上的影响。②调节或超调节。个体有较强的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动机,主动寻求与他人观点和行为保持一致。③反调节。个体不但不想与他人为伍,还试图通过标榜与他人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来与他人保持关系上的隔离。

相对于从众、服从、社会惰化等社会影响现象,在社会调节过程中,个体对社会环境刺激的反应显得更主动。相对于一般的情绪调节和认知调节过程,在社会调节过程中,个体更多地受到亲和动机等社会性动机的驱使。因此,对社会调节的规律性认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因素和社会动力系统对人类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塑造作用,并为人类某些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干预提供更丰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