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抑制性 :
美国心理学家J.凯根作为一种气质特征,行为抑制性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J.凯根提出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说。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关于心理特征发展稳定性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特征,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有关气质个体差异的研究成为热点。在这种背景下,凯根提出采用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抑制性-非抑制性来描述其气质特征,并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角度对气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气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凯根认为,抑制性是一种以焦虑的形式表示对不熟悉事件的先天倾向的反应,他尤其强调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最初反应。也就是说,在面临陌生情境的最初一小段时间内,儿童表现出的敏感、退缩、胆怯的行为,即为抑制行为,表现出这种特征的儿童为行为抑制儿童;反之,在这段时间内儿童表现出的不怕生、善于交往、主动接近陌生情境的行为是非抑制性行为,表现出这种行为的儿童则为非抑制性儿童。具体而言,行为抑制性一般包含4个方面:①反应或行事的模式。②可能受生物因素决定。③在遭受不熟悉性∕挑战性情境时。④儿童表现出焦虑、苦恼或失调。
对于行为抑制性的研究已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的观察,有些研究者对儿童进行了家庭观察、幼儿园观察;也有研究者综合采用不同情境的观察。行为抑制性的稳定性、表现形式,以及行为抑制性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许多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行为抑制性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对儿童后期问题行为的诊断与预测;行为抑制性会导致内化问题,其可能是外化问题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但也有研究发现行为抑制性与外化问题行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