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结构

2023-12-19

    科层结构 :

是古典组织理论代表人物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提出的一种组织理论。其要义在于组织内有各等级的单位负责人、有固定的职务、有划分的权限、有例行公事的程序、有对上对下所负责任的范围。一般认为,科层体制处理事务的方式是专业化、按部就班,却又刻板、缺少弹性的,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这种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从小规模的家族式管理向较大规模的专业分工的管理过渡的需要。

韦伯认为理想的科层结构组织体系的要点是:①以功能的专业化来区分工作部门,即组织中的单位以分工原则来区分和设置,每个组织的成员都承担组织所分配的任务。②明确的职权等级,即各种职务和职位均按职权的等级原则进行组织和设置,明文规定上下级的权力和义务,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阶层体系。③用明文的法则、制度和纪律,规定各个职位所负有的权力和责任。在任何情况下人人都必须遵守,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④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而不应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⑤以技术能力来任用人员。各种职务的人选应根据职务要求,通过一定的考试而录用,并经过训练使所选人员胜任,根据成绩对他们进行提升。⑥官员一般由上级委任而不是选举产生。他们是职业的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组织成员应效忠组织。

尽管韦伯也指出,科层结构对于个体的自由是一种威胁,这种科层化的阶续发展更加注重人类的理性,从而将个体锁入一个由各种规则构成的牢笼中。但他依然认为,科层结构组织体系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最符合理性原则,具有最高的效率,因而是最理想的。它可以适用于各种组织,尤其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更是不可或缺。以韦伯和H.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对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古典学派强调组织的设计功能,它们的一些原则可以帮助管理者设计组织的结构。但是,这种组织理论忽视了组织的人性面,削弱了其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也会对工作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以A.古尔德纳和P.布劳为代表的哥伦比亚学派在不同类型科层组织中进行了实地研究,推动了韦伯理想型科层制的发展。他们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入手,来分析和解释组织科层化程度的差异,并凸显科层规则的动态演变。他们将“科层规则”和“科层化”视为核心概念。科层规则作为科层组织的规范层面,代表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合理且有效的方式以及维系理性科层制运转的基本原则,与组织的行动领域相对应。而科层化指科层组织尤其是科层规则的动态演变,乃是将“共同体行动”转化为理性且秩序井然的“结合体行动”的过程。哥伦比亚学派还认为人们大大低估了科层制的弹性和动态性,过分夸大了科层组织的结构刚性与行政官员对变革的抵制。

后来的学者有的看到了官僚机构把一切权力集中于最上层人士之手而变成独裁统治的趋势,有的则强调官僚机构因执着于程式规定而变得繁文缛节和缺乏效率。还有研究发现,在目标、激励与约束都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很多国家政策的执行在面对高度分化的科层结构时,产生了政策与科层组织之间的摩擦,降低了政策的执行力,从而导致政策被废止或执行走样。尽管科层结构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承认韦伯在早期组织理论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科层结构对于组织管理效率的提升,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在历经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之后,科层组织仍然在变动与发展,并且以有效而多样化的形态参与生产协调、技术革新、组织决策和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