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负 :
网络欺负是随着电子通信工具的普及而出现的,以通信工具和网络为载体的一种新形式的欺负。由于它与学校欺负有相同之处,可以将网络欺负看作传统欺负行为在网络中的延伸。
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相比,二者都具有伤害性、力量的不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具体体现在:①网络欺负者具有匿名性,欺负过程更去个性化。②网络欺负的实施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③网络欺负者与受欺负者间的反馈是非即时性的。④网络欺负给受欺负者带来的心理伤害和人际破坏更大、更持久。
网络欺负的形式主要包括网络争吵、网络骚扰、故意泄露他人信息、网络排斥、假冒他人、网络跟踪、发送色情短信等。西方的调查研究发现,网络欺负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群体中广泛存在,有10%~40%的学龄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网络欺负。由于网络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使用更为普遍,因此网络欺负的发生率表现为初高中阶段高于小学阶段。就网络欺负的性别差异而言,大多数研究没有发现网络欺负存在性别差异,但也有研究指出网络欺负的形式存在性别差异。例如,男生更多地通过短信实施欺负,而女生则更多地通过电子邮件实施欺负。网络欺负还会受到个体因素(如动机、人格、心理状态)和情境因素(如社会支持、父母投入、学习环境)的影响。
与传统欺负一致,网络欺负会导致一系列消极的适应结果,如焦虑、抑郁、逃学、辍学、自杀。因此,有必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次对网络欺负进行干预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