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心理词典语义表征

2023-11-10
双语心理词典语义表征: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中期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其表征模式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就汉语和英语而言,由于两者在语音和词形的差异都有比较明显,学者们往往认为其形式表征是相互分离的。而其语义(概念)是独立表征还是同一表征,即双语者存在一个还是两个语义系统一直是学者探讨的问题。

  关于双语心理词典的语义表征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很多观点。如Weinreich(1953)首先提出双语词汇知识有3种组织结构:并列型、复合型和从属型。Potter et al(1984)的概念调节模式和词汇连接模式,DeGroot(1992, 1993)的分布式特征模式, Kroll 和 Stewart(1994)的修正阶级模型(RHM),Green(1998)的IC(inhibitory control)模式,董燕萍(1998)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式等。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实验并没有的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研究者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双语者对不同二语词汇的熟悉度。

  Pavlenko (2009)的 提出了MHM改进层级模式(Modified Hierarchical Model)。他在分析讨论了RHM、DFM和SAM(Shared Asymmetrical Model)后保留了三种模式的优势并作出了改进。他提出了概念表征或许完全共有,或部分重合,或具有完全的语言特定性,这超越了以前学者大部分认为的概念储存具有统一性,其双语概念的非对等和部分对等也和分布式特征模式和共享非对称模式作出了区别。MHM最主要的是提出了区别性特征即将二语学习作为概念重组。MHM模式认为二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概念重组和培养目标化的语言学范畴。这种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渐进过程,发生在隐性记忆中。

  陈士法(2011)在研究双语心理词典的数量和语义表征时表明双语心理词典语义表征是具有阶段性,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在这个新的表征模式中,“低熟练度单词的表征方式为一语词项连接模型、中熟练度单词的为一语语义中介模型、高熟练度单词的为二语语义直达模型。”所以一个二语词汇的习得要经过从不熟悉到低、中、高熟悉,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故所以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双语心理词典是一个由很多熟悉度不同的词汇组织起来的,而词的熟悉度是随着学习的过程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与熟悉度有关的动态的过程。陈士法(2015)利用了EPR技术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单词再认的精神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再认模式确实和熟悉度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