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中对归因的理解

2023-11-05
《鬼谷子》中对归因的理解:归因是指当个体产生态度或行为后,人们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海德认为归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内因,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如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韦纳在海德内因、外因的归因理论基础上加入了稳定性维度,即将归因维度分为以下四类:内部不稳定,如努力;内部稳定,如能力;外部不稳定,如运气;外部稳定,如任务难度。

  与海德韦纳的归因理论相类似,《鬼谷子》中将归因分为四种情况:稳定的外部归因、不稳定的外部归因、稳定的内部归因和不稳定的内部归因。如《捭阖》篇曰: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长短。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也就是说,鬼谷子认为万物虽变化无穷但都有其归因,对应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鬼谷子也将归因分为四类:如阴阳,此可理解为稳定的外因。开闭、驰张,可理解为不稳定的外因;贤或不肖、智慧或愚蠢、勇敢或怯懦等,可以理解为稳定的内因,而柔刚则可理解为不稳定的内因。由此可见,鬼谷子对事物发展的归因说与海德韦纳的归因理论相类似。因《鬼谷子》一书成书年代久远,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贤对心理学思想掌握的透彻及深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