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赏析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实施对策

2023-10-12
影视赏析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实施对策:影视赏析应用于教学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进行影视播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要符合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为了播放而播放。

  (一)根据教学课题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影视作品

  笔者曾做过调查,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主要集中在喜剧类、科幻类和爱情类,但作为教学内容不能任由学生喜好决定,听之任之,应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群调皮捣蛋、厌学逃学的孩子,在新班主任的音乐熏陶之下,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纠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重新燃气生活的希望,是一部陶冶人心灵的励志影片,较适合中职生在心理调适方法课题中观看。又比如《阿甘正传》让我们直面生活中各种问题,追求自己命运,探索自己价值观的故事,适合学生在直面挫折课题中观看。

  (二)选择影视片段,针对性进行故事案例分析

  讨论分析案例时,没有必要整个影片全部播放或解释,可将影视作品中重要的案例表现部分,利用剪辑软件对影片进行剪辑摘录,为学生呈现具体的症状表现或改善措施。如讲到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涉及精神病与一般心理问题的区别时,可剪辑《爱德华大夫》中的精神病表现(罪恶综合症);在职业心理压力调适时,剪辑《普拉达女王》中一段女主角被老师呼来喝去的片段;在情绪调节时,剪辑《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发火时说出“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的画面等等。通过剪辑视屏,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主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体验案例中的情感。

  (三)选择影视作品要足够深刻,能够触动或震撼学生心灵

  影视作品五花八门,并不是什么影视都能拿来使用,不能过于超脱,甚至使学生看过就忘;作品在人物的性格、情感表现要给人印象深刻,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如新加坡青春电影《小孩不笨2》描述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非常相似,较适合中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观赏;片中很多幽默的桥段,不仅让学生开怀大笑,吸引他们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自身的行为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这样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加深印象,还能给学生心灵触动,启发他们改善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四)选择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防止误导学生

  中职学生思维比较偏激,对事物的理解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甚至是悲观(中职学生常接触网络上一些负面新闻,自身又常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看待),因此给学生呈现模棱两可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带给他们消极的影响。如《沉默的羔羊》描述一个心理医生是变态吃人杀人魔的故事,却给观众造成心理医生都有心理病、都是变态的错觉,甚至从此以后害怕心理医生;影片中一些血腥、惊悚的画面会带给学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适合正处于价值观刚要形成的中职学生观看。我们可以选择像《隐形的翅膀》这样的作品,通过一个失去双臂的女孩活生生的励志故事,给学生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不断克服生活困难的榜样,这种榜样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思考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从一个残疾人身上学到的勇气和毅力。

  (五)播放影视作品,要注重引导学生“赏”和“析”

  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心理健康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懂得“赏”“析”影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赏不是看完、笑完就算,要理解影视作品中传递的情感和主题,品味作品的意境。在这过程中,中职学生未必什么都能看清楚明白,心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析”作品。首先教师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师自身要懂得赏析作品,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如作者简介、人物关系、角色演绎、传递思想等方面的信息,在播放过程中为学生解析;并通过解析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解析作品,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的“助人自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