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的策略

2023-10-08
在体育教学中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的策略:(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最好的先导。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其次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稳定的兴趣。然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发展自身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并从中体验体育活动带来成功的喜悦,减缓不良情绪,这样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学生的体能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防止出现竞技化和成人化的教学现象。对于初中学生的教学,要以速度、力量耐力和相对力量为主,而对于高中生主要以发展力量耐力为主,适当考虑速度。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既有系统性又有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心理感受,不但能够使学生将体育学习作为内部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和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体育带来的愉悦之情。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意志。

  随着中学生青春期的到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从而表现出独立性和坚持性。但是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仍带有冲动和急躁的情绪,有的学生对意志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常做一些自不量力的危险动作,或高估自己的能力承担较大运动量,从而使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出意志薄弱、灰心丧气。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意志力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耐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能够较好地调节自身情绪的变化,在运动过程中要理性,避免粗野和鲁莽的动作发生,使体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