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时代的心理嬗变与超越

2023-09-07
风云变幻时代的心理嬗变与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成为盟国,中国人民及美国华人在战争中的表现改变了美国对中国人的看法。1943年,美国又通过了《马格纳森法案》,允许美国华人入籍。1946年,再次通过法案,允许美籍华人妻子入境。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为华人在美取得了一定的平等地位。这进一步推动了华人与白人的接触,很多华人子女进入美国学校读书,接受美国教育,受美国文化的洗礼。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加深了子女与父母两代人的矛盾。根深蒂固信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父母与带有浓重美国化行为的子女已显得格格不入。《喜福会》中描述的母女冲突即是这一时期此类矛盾的集中体现。华人子女出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美国的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这种长期浸淫其中而产生的潜移默化的美国文化的影响,致使其子女表现出对美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以至于“他们正在日益失去所谓的‘中国性’”[8]。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次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交往日渐频繁,不仅身在中国的人可以了解到美国,美国的华人也有了更多机会来了解中国。之前,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对中国人的了解也仅限于美国华人那个小圈子,而如今他们对中国人的了解有了更多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股“寻根热”[9]117,很多华裔来到中国寻根。《喜福会》即是描述这一史实的作品,作品中吴精美来到中国寻找双胞胎姐姐即是当时顺应这一潮流的做法。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逐渐地,那些耻于当中国人的二代华裔也开始把做中国人当成一种时尚。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年轻一代的华人子女原先跟父母文化心理上的对立日趋平和,二代移民开始试图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文化,中美文化日趋走向融合。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美文化进一步交融,美国华裔文化的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进入90年代,“经过多元文化的洗礼,文化已经不再成为影响个人身份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成为可以选择的成分”[9]140。也就是说,美国华裔完全可以自由游走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任意确定自己的位置。近些年来,美国华裔也逐步走入美国政界,到2000年美国大选时,在联邦法官中,亚裔占到7个[10],从布什政府至今被任命的华裔高级官员从劳工部长到国防部长等已达近80个。2011年华裔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充分展示了中美文化的融合程度。这对当今全球化影响下的社会也提供了一定启示:世界的多元文化有望在矛盾冲突中趋于融合。   文学作品总是像一面镜子一样,记叙和反映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通过阅读华裔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美国社会中华人生活的艰辛岁月,也可以借此窥测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心理演变,因为人之为人,首先就是某种文化意义上的人,而此后的人生断然难以逃脱这种文化为之塑造的心态与性格,而新的时代一定又会产生新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