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➀

2024-02-14
美感:

全书名为《美感——美学大纲》,桑塔耶那的美学代表作。

它是作者在1892-1895年之间于哈佛大学讲授美学理论和美学史课程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1896年以英文出版。全文除《导论》和《结论》之外,另由《美的本质》(卷一)、《美的材料》(卷二)、《形式》(卷三)、《表现》(卷四)等四大部分组成。该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论述。《导论》首先指出,美学着作可分为哲学家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演绎和艺术家、批评家的经验描述两类,据此,美学研究的方法亦可分为历史的方法、说教的方法以及心理学方法。他自称受到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启发,《美感》采用的心理学方法即自然主义的心理学方法,注重以自下而上的经验描述探讨美学的基本问题,并将审美判断作为心理现象和心灵发展的产物予以探讨。二、提出“美是在快感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的快感”(参见“美是客观化的快感说”条)的美学命题。

该命题是本书论述的重点。在卷一《美的本质》的探讨中,他先将美学和伦理学严格区分,指出“美是一种价值”,审美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

它既不同于理智判断,不涉及事实和关系;也不同于道德判断,不涉及事物的外在功用,而是一种积极的享乐。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感官享乐,虽有赖于感官却不为感官所囿,它能导向外部存在的对象,即所谓“客观化”。他进而认为,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或者说“客观化的快感”,是一种消融在感觉器官中、与感觉器官并存、与外部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快感。这就是说,事物对感官的刺激,使人产生快感;快感客观化了,事物因之被美化,且具有美的属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美感的心理奥秘和美的构成和条件。三、在该书第二至第四部分,作者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又采用当代心理学的分类方法,将事物分成“材料”、“形式”和“表现”,而后依次分析三者的审美价值。

相应地,对它们的欣赏活动(美感)构成三部分:①“材料美和感性美”。

即感性材料的欣赏,其快感的客观化即感性美或材料美。

②“形式美”。即抽象形式的欣赏,其快感的客观化即形式美。③“表现美”。即联想价值的欣赏,其快感的客观化即表现美。

该书最后归纳:形式美的形成来自材料的规律组合,在形式美与表现美之间,则通过“统觉”的机能沟通,美感是“材料”、“形式”、“表现”三者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其本身没有也不可能机械地分解成各个部分。

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快乐主义理论,不仅在桑氏的艺术哲学中得到充分明晰体现,且为其后的苏珊·朗格和托马斯·芒罗等美学家吸收、改造,发展成为一种“新自然主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