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家兰纳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依据心理差距分为7种:1.知心朋友。
2.亲密的朋友。3.好友。4.相识。5.在集团内合作的伙伴。
6.在团体内不能合作的伙伴。7.旁观者。
一般认为,青少年同伴社交可分为3种类型:朋友、小团体和群体。朋友是两个人组成的,彼此之间互相依赖,推心置腹,无所不谈,甚至能同甘共苦。青春期以后,女生中这种倾向更显着。小团体是由3人以上的少数人组成的排他性集团,彼此之间有很深的亲密感,而且排外性也很强。在小团体内成员们按一定的规则活动,彼此之间在友情基础上相互合作。群体的结构较大,人数也较多,常可能包括几个小团体。
群体没有排他性,内部凝聚力较差,关系比较松散,但群体往往涉及较大的社会性活动,如舞会等。因此,群体有更广泛的社会化人际交往,能给青少年稳定感。不过,群体整体活动不如小团体频繁。总之,青少年的同伴社交强调的是一致性,有特定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