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阶段

2023-06-24
萌芽阶段:心理卫生作为一门科学,是近代才出现的,然而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早就提出过有关方面的思想。
 
心理卫生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两个词:“Psyche”和“Hygieions”组成的,即“Psychehygions”。Psyche是指心灵、精神、意识,而Hygieions指能治病的、有益于健康的。可见保护心灵健康的想法古已有之。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认为,心理现象具有生理上的原因,人体的四种体液有所变化而进入脑内,破坏了正常的运行,于是就产生了精神障碍。改变人已经紊乱的体液,是人的精神健康的基本途径。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曾说,形成健康人格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性、精神和维持生命的食欲或性欲的相互协调。11世纪中叶,阿拉伯医生阿维森那(Avcenna)在《医疗之书》中指出,保护人的健康,除了所必需的五项内容(阳光空气、食物饮料、运动安静、兴奋睡眠和新陈代谢)之外,还要有情感。古代英国医生派瑞(ParryofBath)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更重要的是首先要知道什么人得了病,而不是知道得了什么病。
 
在我国,古代道、儒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论述甚多,其中有些常与其人生哲学及伦理学相互牵连,尤其在其所表达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中,包含了心理卫生的内核精义。例如:老庄道家所追求的是“真人”境界,真人境界的要义是:见素抱朴,清心寡欲,虚极静笃,恬淡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而是“无为无不为”)。庄子推崇法天贵真,顺乎自然。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贤人、仁人、君子,其核心是一个仁者爱人的“仁”字。为此,儒家推崇人格修养。比如,人要“平正守一”“修身养性”,人要有志气、气节、操守等等。除此以外,我国古代医书上对心理卫生也有明确的见解,如《素问》中指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内经》里说:“喜怒不节则伤肝,伤肝则病起”,“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这些论述,生动地说明了心理与生理交织互动,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