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郁症:抑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抑郁症是指情绪沮丧、忧郁、思维迟钝、心理活动缓慢的综合征。患者可有妄想、焦虑、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夫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怀疑等症状。抑郁症在各个阶段都存在,但老年期尤为突出。
老年期抑郁症主要是由于衰老所致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可因遭受配偶丧失、离退休、身体疾病、伤残、孤独以及社会角色作用的改变等因素的应激下,产生适应不良而产生抑郁症,也可能为情感性精神病在老年期首次发作。百无聊赖、食欲、性欲下降、体重减轻;伴有疑病、虚无和妄想;突出的睡眠障碍和躯全症状等等都可使抑郁症状加重。
□老年期抑郁症的一般特点
老年期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可有躯体不适,如头痛、失眠、早醒、食欲下降和便秘等。多数患者对便秘十分重视,常为此纠缠不休。有时可出现疑病观念,到处求医唯恐身患不治之症。躯体检查可发现血压不稳、脉速、唾液分泌减少、尿少、血糖轻度升高、糖耐量降低等。接着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缺乏耐心、容易烦恼和激怒、注意不易集中,决断能力下降,自信心减退,回忆往事感到自责自卑,对前途感到困难重重,消极厌世,不愿见人,兴趣索然,食欲全无、体重明显下降、有度日如年之感,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和行动。有的患者表现为焦虑不安,不住唉声叹气,搓手顿足,严重时可出现撞头、咬手等自伤行为,称为激越性忧郁症。有的呆滞少动,生活不能自理,记忆智能明显下降,但当忧郁症状好转后,上述症状也可消失,故称为“假性痴呆”,此外尚可伴有贫穷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等。老年期首次发作的忧郁症,其病程持续时间比年轻患者为长。
综上所述,老年期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老年期抑郁症中。反应性(即外因性)的成分增加。那些看得见的丧失,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经济的崩溃、意外的灾害等都能成为诱发抑郁症的外在因素。
第二,老年期抑郁症具有不同于抑郁症一般烛状的特殊特征。其主要为:
1.焦虑、不安的感觉十分强烈;
2.多伴有顽固的疑病症。患者常成天叫嚷有病,其中叫嚷消化系统有病的最多,达32%,并常伴有自杀企图;
3.多伴有妄想症,他们常表现出强烈的罪责妄想、疑病妄想、追踪妄想
等;
4.多具有假性抑郁症形式;
5.容易导致全身性身体官能的衰退,并能产生并发症;
6.有的还会呈现出假性痴呆症状。
□病因
老年期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生理、社会、心理三方面。
1.生理因素(1)遗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家族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抑郁症患者的子女的患病率高达68.1%;
(2)躯体疾病的影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主观上往往把疾病看得太
重,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压力而诱发抑郁;
(3)衰老的影响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叹息:“唉,我真是没有用,老是丢三忘四,有时在街上碰见十分熟悉的人,竟叫不出他的名字来。”这种现象在各种年龄阶段都存在,通常人们戏称为“思维短路”,而老年期由于脑的老化,记忆力下降,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多数老人视之为不中用的表现,因而闷闷不乐。另外,老年人易生疾病也给老人带来不快,他们担心成为子女或者社会的“累赘”,总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忧心忡忡、害怕染上某种疾病。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的“丧失”而诱发抑郁症。在这里,“丧失”是指两层意思,一是角色的改变导致的心理反应。从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退下来后,尽管有一些满足感,然而,多数老人在内心里是无法立即接受的。因为失去工作便失去了他人的关注。便失去了与工友的沟通,心理便失去平衡。二是配偶的丧失。据有关文献报道,有人曾对4489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时9年的调查,发现5%(213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半年内丧妻者的死亡率比未丧妻者同龄者高40%。这主要是丧妻后,老人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少语、孤独、叹息伴随老人度过余生。
3.心理因素老年期常被视为丧失期,失去了工作,逐步降低了社会地位;丧失了健壮的体魄,身体和神经系统活动能力不断下降等严重影响到一系列的心理因素。
(1)消极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对外界的适应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消极的情绪便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强烈而又持续的消极情绪下,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都受到了很大的扰乱,从而使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导致精神抑郁;
(2)挫折的情境:老年期导致挫折的因素增加,而挫折往往会引起老年人的一些消极的行为反应,如攻击行为、倒退和幼稚行为、冷漠等。这些消极行为反应容易造成老年人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以至出现精神障碍;
(3)动机的消沉:进入老年,加之离退休,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往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动机大多失去外界激励因素,从而逐渐消失。由于许多动机的消失,使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机,许多不良心理、生理因素便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滋生、发展。
病例
老年期抑郁症
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