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次序

2024-05-29
出生次序:

俗称“排行”。

孩子在家庭中出生的先后顺序。高尔顿发现,在着名的科学家中头生儿和独生子所占的比例超过常规的状态。

阿德勒研究认为,出生次序不同,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抚育的方式也不同;不同出生次序儿童的需要及其满足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和人格特点:(1)头生子女在社会交往中更袒露自我,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有较高的成就需要,但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2)次生子女表现出较多的依赖行为,渴望得到成人的帮助和赞同,喜欢单独活动,竞争性强,善于适应环境;(3)末生子女具有较强的自尊,易出现退缩行为,智商较低,不易在学业上获得成功;(4)独生子女自私,易出现情感困扰,易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也易成为问题儿童。

其原因在于儿童的“向上意志”很强,兄弟姐妹相处在一起,无论谁都想争取优越地位,特别是想独占父母的爱。以后的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与儿童的先天气质、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父母的价值观等因素相比,出生次序只是影响人格发展的次要因素。贝勒发现,长子比其他孩子更多依赖成人。贝尔蒙特发现,长子在瑞文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比其他孩子好。中国学者林崇德充分肯定中国民间流传的“大傻”(长子女豁达大度)、“二怪”(次子女性格较孤僻)、“三闹”(三子女较放松自己,缺乏规矩)、“四赖”(幼子女任性,行为问题多)的出生次序影响个体品格发展的模式,认为其不比国外观点的科学性差。

美国犯罪学家奈在1958年“严重的少年犯罪人”研究中认为,排行最小和排行中间的孩子都超过常规状态下的比例数。

排行中间的孩子之所以更可能产生少年犯罪,是因为他们最需要得到关心,但却往往最不容易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疼爱。父母通常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生理、心理都更不成熟、需要更多照顾的排行最末孩子身上,而年长的孩子自己本身更有能力照管自己和赢得父母的疼爱,通过欺负排行居中的弟妹获得某些好处等,因此排行居中的孩子被家庭无意中忽视而被挤入少年犯罪团伙成员之中,使他们从少年犯罪团伙中寻求关心,证实自己的价值和获得社会成员的赞许。对于出生次序与少年犯罪之间的联系,尚无一致的观点,仍处于继续探讨研究之中。

出生次序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单纯以此解释人格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