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译“个人建构理论”,亦称“个人构念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G.A.凯利1965年提出具有现象学特征的认知人格理论。其基本假设是,“人人都是科学家”,即所有人都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创立能使自己准确预期未来的理论,力求减少不确定性,使自己的生活明朗化。
个人预期未来的主要方法是个人构念,即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若由构念产生的预期与经验相符,则构念系统有用,反之,则构念系统应加以修改或抛弃。个人建立的构念系统通过预期未来事件指引其生活倾向。个人构念一般用语言表达,其性质和形成原理包括11条定理或推论,即建构定理、个性定理、组织定理、二分法定理、选择性定理、范围定理、经验定理、调整定理、片断定理、共同性定理、社会性定理。
G.A.凯利反对传统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动机。当人遇到新情境时,其行为按详察-预断-控制的循环进行。
G.A.凯利认为健康人格有下列特质:愿意评价自己的构念并验证自己对他人的知觉,及时抛弃、修改自己的核心构念系统,愿意扩展自己的构念系统,有充分发展的角色构念库。他把神经病患者比喻成“蹩脚的科学家”,其构念系统不能有效预期未来,但仍被坚持。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成为“好的科学家”,由此设计“角色构念库测验”,用固定角色疗法治疗患者。该理论对理解人如何感知周围世界具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心理治疗、教育心理、工业心理、人际关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