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2024-04-02

    感染 :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传达的信息,引起个体情绪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并扩展到心理的其他方面乃至行动上的过程。如一个心情不好的人可因看一场欢乐的歌舞而高兴起来,甚至也手舞足蹈。感染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情不自禁的、非命令式的、非说理式的。在这方面它与暗示有某些共同之处,但暗示者多为有意识的,这与感染有所不同。在交往的情绪影响过程中,人们可能相互感染,反复多次,相互强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循环反应"或"链式反应",所以这种影响可能是双向的乃至多向的,如演员的表演感染观众,而观众的喝采又鼓舞了演员及其他人。这也是感染与暗示的不同之外。
  感染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一个人的心情常受他人心情的感染。在许多场合,情绪体验常比理智更加深刻而生动,更有力量,所以文学艺术对人有很强烈的感染作用。感染可以发生在个体之间或能够直接接触的小群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虽不直接交往但处于同一时间和地点、有着某种共同活动的大型群体之间。在前一种情况下,感染可以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使其适应当时的环境气氛,采取较恰当的反应形式;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的相互感染能对大量的人群产生一定的整合作用。在开放性的大型集会,尤其是松散的、无组织的社会共同体中,最易产生情绪感染现象。如在一场精采的足球比赛中,观众情绪相互感染,如痴如狂,甚至可以因此而做出些不理智的行动。在一些大型群众运动中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在某些惊恐的情境中,情绪感染的作用特别巨大。
  影响感染的因素很多,从心理上进行分析主要是发现感染刺激的人与接受这种刺激的人应该有相似的背景。如处在相同或近似的情境之中,一个心情愉快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欢乐情绪的感染;一个心情不好的人则更容易受到周围不愉快事物的情绪感染。更为深刻的因素则是人们在文化修养、社会态度、个性、价值观、特别是阶级地位、政治观点等方面的相同或近似。例如观看足球比赛时,群众中的情绪感染可能各不相同。有部分人可能大喊大叫,情绪激烈,甚至做出粗暴行为;有部分人则可能相对比较安静。具有相似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的人彼此的情绪感染强度大体接近,做出类似的行动;而在这些方面不同的人反应也就不同。
  感染虽然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但它仍然受理智的制约。个体的理智水平高低,是决定是否受他人情绪感染或受多大程度感染的重要因素。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特别指出: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个体对吸引他的某些行为或心境的力量越具有批判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水平越高,越有理智,就越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越能以分析批判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也就会较少或较弱地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而保持独立性。当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因为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护高度的自我控制,因而也就不可能排除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受他人情绪的感染。但毕竟理智还是起作用的。而且越是复杂的事物,理智的作用越大,情绪的作用也就越小。在西方,有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企图用感染来解释群众的包括革命运动在内的行为,把游行、示威、罢工、暴动等也说成是情绪冲动、彼此感染的结果。但现在已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虽然这中间不能完全排除情绪感染的因素,但其社会历史根源必须到该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寻找,而不能归之于情绪的感染和冲动。